吴於人(同济大学)
回想走过的岁月,我和物理有缘。物理的趣、奇、神让我(自称为“吴姥姥”的小老太)至今仍陶醉不已。我常常对孩子们说,物理有戏呢,让我们尽情地游戏物理吧。
小时候,和父亲一起做趣味题和趣味实验觉得无比开心。记得一次燃烧镁条,让我极为诧异,居然金属那么容易点燃,而且放出如此耀眼的光芒,我又奇怪又兴奋,到学校后,立刻绘声绘色地告诉同学,“昨天晚上我家客厅里放烟火了……”中学时我当过生物课代表,但是最最喜欢的是物理课。生物课中用电刺激小青蛙的实验使当时的我增添了对物理的崇拜,因为生物实验要用电,而电是物理研究的对象。
因插队落户在江西,1972 年我被推荐到井冈山教育学校读中文,我恳求有关领导换成了物理专业。当时的公社教育专职干部很不理解地说“女孩子怎么不读中文读物理”。毕业后,我就在农村中学教物理,又于恢复高考那年考进大学学物理,毕业后继续教物理。期间曾经有机会转行,想想还是舍不得物理。
物理是一门和生活息息相关,鲜活生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物理教学应该营造探索的氛围,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的研究精神和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及能力。我和同济大学的物理老师们一起建设了物理探索实验室,设计有趣、直观、耐人寻味的物理演示实验,举办了课题型的物理竞赛,进行物理教学改革,获得了系列成果。很忙,很累,但是很开心,真心喜欢做这些事。看到学生们增进了对物理的情感, 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
物理探索实验室被大学生喜欢,也被走过路过或慕名而来的大人和小朋友喜欢。为了让物理的魅力更好地被中小学生体会,我们将实验室对同济教工子女开放,对周边的学生们开放。十分碰巧,上海市科委科普处领导在我实验室旁边的会议室开会,我抓住机会请他们参观了我们的物理探索实验室。那是在“十一五”期间,上海市科委科普处计划建设青少年科技实践基地,于是我请示了分管科研和实验室的校长后,开始了争取建设这一基地的申请。说老实话,这个项目争取的过程是很不愿意再次经历的,繁琐而无味,和物理探索实验中的发现和兴奋相比,简直天壤之别。好在没有白努力,2007 年,上海市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同济大学物理实践工作站成立了。这是上海,估计也是全国,第一家大学实验室对青少年开放,接受他们来参观和做实验,承担物理科学普及和优秀青少年物理课题研究指导的基地。
物理实践工作站的工作得到了同济大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整个物理系,特别是物理教研室的老师,需要时都能积极参与辅导。很多老师都不计报酬做讲座,辅导学生实验,指导课题研究或咨询,为学生奉献了自己的课余时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工作站的学生辅导团队,包括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常年在30 人左右。他们为工作站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以下摘录了我国著名业余科普组织《科学松鼠会》达文西行走中队的活动报告,以展示我们学生辅导团队独立组织大型活动的能力。
这次行走活动从发出报名公告开始,就不断收到各方发来的贺电,纷纷表示“看起来”很有趣。而活动也证明了事实上真的很有趣。物理如此迷人,同济大学物理探索实验室很好地结合了知识性、趣味性和互动性。可以说是行走中队五次活动中最成功的一次。
同济大学物理实践工作站成立后,我担任了首任站长,直至退休。在那些忙碌而充满激情的日子里,有几项令所有参与者,无论组织策划者,还是参加的中小学生和家长都很Hi的活动。
假日物理俱乐部
《假日物理俱乐部》是我们经过考察和调研,根据社会需求,新设计的科普实践教育模式。以期第一步吸引青少年走进大学实验室,第二步激发好奇心,第三步愿意动手探究,第四步出点小成果,第五步可以自己独立研究。在筹划假日物理俱乐部的时候,我提出了“物理有戏,游戏物理”的口号。
每周一次的俱乐部活动,提前网上报名,不收费用,参加的学生可以带家长,但需要按照活动通知自备唾手可得的材料,如空易拉罐、矿泉水瓶等。每次活动我们都发给每位学生一盒实验材料和工具,部分材料送给学生回家继续探索。
每次活动的设计、主持、主讲都是大学生,为了辅导他们设计、主持和主讲,我花了不少精力,虽然很累,但觉得很有价值。后来大学生、研究生们又辅导中学生做主持和主讲,效果也非常好。
学生和家长对我们假日物理俱乐部活动赞赏有加,新民晚报还以《游戏物理,物理有戏》为标题,做了专题报道。
新民晚报的新闻报道
物理狂欢日
我们俱乐部每年暑假会有一次物理狂欢日,物理大擂台、物理有奖猜谜、物理表演、物理影视等等,都是在我们工作站服务的大学生们精心策划的。每逢这天,从上午九点持续到下午四点,同济大学的瑞安楼大厅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工作人员忙得连午饭都顾不上吃。这一天,我是名义上的总指挥,看到学生们的成长和收获,我更多的是感动和欣慰。
趣味物理比赛
我们还和《探秘》杂志合办了几场趣味物理比赛。既有物理相关规律的辅导,又有比赛的新颖规则,让参赛的同学们兴趣盎然。每当看到那些三、四年级的小学生大显身手,都带给我出乎意料的惊喜!如今我退休了,全身心地投入青少年的物理科学普及工作,正在和一些有志进行科学创新教育的老师们一起设计中小学物理启蒙和探索的拓展课程。2015 年要初步完成五本教材,分别是《力所能及》、《闻声起舞》、《光影绚妙》、《电磁之交》和《我·科学家》。我希望把那些提前补习中学物理的孩子吸引到游戏物理的队伍里来,让孩子们了解物理,喜爱物理,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游戏”,我相信他们的未来一定“有戏”。
图3 《探秘》杂志刊登的活动介绍
图4 气球运动方向出乎意料,小伙伴们惊呆了
本文选自《物理》2015年第3期
关注请加微信号: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