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奎娟研究员,杰青、中国物理学会光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英国物理学会(IOP)fellow。以她为主的系列工作如下:1、将Fano理论系统地推广到半导体新体系的光吸收、Raman散射和光电导过程中。设计了新体系结构,首次成功地观察到新体系中光谱谱线的不对称性。2、阐明了激光法原子尺度氧化物薄膜的生长机制和量子限制效应在低维薄膜材料生长中的关键作用,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分析方法,并基于此生长出多种位于国际上最好水平之列的氧化物材料,对超薄膜生长有重要的指导作用。3、建立了处理关联氧化物体系相应的理论模型,解释了氧化物薄膜和异质结奇异巨磁电阻特性和超快光电效应的机制,并通过结构设计,在实验上实现了氧化物异质结光伏效应一个量级的增加。她的主要特点是理论和实验紧密结合和并重。在PRL, Adv. Mater., APL, 和PRB等SCI收录刊物上发表重要文章1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文章62篇,被SCI刊物引用1000余次。被邀请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10余次。
胡林教授从事物理教育33年,为促进贵州物理学科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推进学科队伍建设与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90年代从复旦进修回校后,率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突破了贵大物理学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零记录。针对贵州大学物理学科几乎没有科研的状况,积极与国内外同行建立科研协作关系,组建了软凝聚态物理实验室,改善教师们的科研条件,在国内较早开展电磁流变液、颗粒物质、红细胞、膜、DNA等非线性和非平衡态理论等研究,使一批中青年教师在科研方面迅速成长为骨干,她先后四次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和四等奖,被授予贵州省省管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十几年来物理学科获得很大发展,目前已经形成凝聚态物理、光学与光纤通讯、量子物理理论、非线性和非平衡态理论几个相对稳定的研究团队。使过去贵州大学物理系基本无科研项目和发表论文很少的状态得到明显改变。任教33年坚持教书育人,指导了一批学生健康成长,有的被评为全国优秀大学生受共青团中央表彰,她多次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教师、教书育人先进教师、贵州省教学名师和全国宝钢优秀教师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