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他们上过的肯定不是一个高中!
尤其是4月17日,第七届中国物理学会女科学家巡回报告会在郑州外国语学校,与科学家们互动起来,郑外的学子也侃侃而谈。
讨论这群女科学家走进物理世界的初衷,谈论高考和学习的关系,探讨量子纠缠在现实中的应用……
看来“本土情怀,国际视野”不仅仅是郑外培养学生的一句口号,他们真的在朝着郑外校长王丽娟“着眼未来,走好当下,有大抱负有高事业”的要求努力。
揭开科学面纱,当牛娃们碰见更牛的女科学家们
作为第七届中国物理学会女科学家河南巡回报告会唯一安排在中学的一场,科学家的精彩报告让人炫目。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金奎娟教授带领学生们走近世界和中国女物理学家的现状;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金奎娟教授作报告
在《从墨子到“墨子号”实验卫星》主题讲座环节,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吴令安教授则让太空中的“墨子号”下凡人间,深入浅出的为同学们讲了曾以为遥不可及的量子通信。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吴令安教授作报告
同济大学王祖源教授则用“在眼见是否一定为实?”的事例,为学生们揭开了相对论的面纱。
同济大学王祖源教授作报告
赵建华教授则从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半导体,切入到了固体物理的前沿理论。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赵建华教授作报告
这是一场让文科出身的河南商报考学君“瑟瑟发抖”的活动:
在听了“从墨子到‘墨子号’实验卫星”、“眼见不一定为实之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两个讲座之后,智商被“侮辱”半个下午的考学君松了一口气。
因为第三个主题我有可能听得懂——“半导体与我们的生活”。
在讲座开始前,中科院半导体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建华抛出了一个问题:
“同学们,你们对半导体了解多少?我听听你们的办法,再开始接下来的讲座。”
“……曾经获得诺贝尔奖的一个重要发明就是蓝光二极管,解决了利用半导体作为发光材料的最后一个障碍。”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二(14)班李睿萧站起来这样回答。
为什么省略号会在最前边呢?因为我没有听明白前边的那些名词,只好写上能确定无误的最后一句。
每次在郑州外国语学校参加活动,都会深深地受到“伤害”:我们和他们学过的的肯定不是一样的高中教材!
“学过物理,接触过竞赛的同学都能听得懂啊,专家们讲解的东西都是比较浅显的。”郑外的博士班主任王俊云淡风轻地说。
他说,这样的讲座,可以激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他们觉得物理好玩儿,将来可能会去研究、去关注这个东西,肯定会有收获。
种下种子,郑外培养的是这样的学子!
“感谢中国物理学会对郑州外国语学校的信任和认可,把这么高端的活动放在了郑外,让郑外的学子足不出户就可以开阔视野,感受各位女科学家的风采,感受知识的力量。”郑州外国语学校校长王丽娟说。
郑州外国语学校校长王丽娟
她相信,相信今这场讲座将会让同学们受益终生。
在她看来,作为全国十三所具有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学校之一,郑外始终坚持素质教育的办学方向。
“经过35年的发展,‘郑外’已经成为最优秀学生向往的学校,家庭为有学生在郑外读书而骄傲,社会为有郑外品牌而高兴,学校已经成为河南基础教育的一张名片。”
她说,郑外已经成为全国的知名中学,其核心标志是学生培养的质量和水准:
一是育人第一,学生人文气质独特,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有故事”的人。
二是质量优异,优秀拔尖学生突出。
三是思维创新,学生科学素养深厚。近十年内,郑外学生累计有77人获得五科竞赛全国决赛金牌,六年内有6人获得国际奥赛金牌。2018中国高中五大学科竞赛省一排行榜郑外排名全国第三。
四是基础扎实,学生发展后劲强大。
“让郑外人感到自豪的不是每年傲人的升学率,而是学生离开郑外后的两个现象:第一个是不同大学的学生最高荣誉奖项获得者必有郑外毕业生;第二个是不同大学的学生们对母校郑外的记忆同样深刻。”王丽娟说。
有人爱“追星”,郑外校园里流行追“科学家明星”
一下午的精彩讲座,这群女科学家成了新一轮的“校园偶像”。
会后,科学家们与郑州外国语学校的物理爱好者们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入交流。
座谈会上,学生们既能分享学习困惑,又能提出学术新思。
关于量子纠缠的深入追问,赢得了众科学家的赞叹。学生高涨的提问热情也引发了教授们的激情。
不愧是女科学家们,谈学术深入浅出,谈生活和学习也让人受益匪浅。
这里,考学君挑几个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对家长很有启发的回答,一起看看精英女士是如何看待教育和学习的。
一问
【高考与学习】
问:高考似乎是目前我们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不是只关注学习就可以?
王进萍(中科院物理所《物理》编辑部)答:
高考很重要,但是不要为了高考而高考。
大家要调整思路,要这样想,反正我也要学也要考,顺便把问题想深点,弄明白一些,搞清楚弄明白,也会有成就感。人生很漫长,不一定都学物理,但是想告诉同学们一个道理:不管学什么都有用,踏踏实实学好。
认真的态度和应付的态度来做,效果是不一样的。
反正要学的情况下,索性多学一点,学透了,用探索的心态学东西,将来你会感谢现在的自己。
刘韡韬(复旦大学物理系,任谢希德青年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答:
现在就把自己的人生确定方向,很可惜,还是要多尝试多见识。
自己高中学美术,上了大学发现对数理的兴趣,开始去研究抛物线,研究后发现自己真的喜欢这件事。
自己会尝试很多事情,不去多接触多尝试,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想要了解的。
不要把自己现在看到的当作自己所有的世界,可以多接触多尝试,发现更广阔的世界。
大家应该这样想,我想成为不一样的,我想影响世界。
多一些好奇心,未来需要创造的,需要与众不同的人。
二问
【优秀的人会提问】
学生问:什么样的学习是高效的?
吴令安(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答:
在国外,孩子放学回来,家长不会问孩子作业写完了没有,而是你今天提问了么?提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收获?
胡林(贵州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答:
吴教授说得对,学生要学会提问。
提问就是思考,你在提问时,已经在思考我哪些问题不清楚,怎么表述清楚,这已经是来思考,一定要学会提问敢于提问。你怎么提问,你的思想就在哪里。
三问
【专业和职业】
学生问:所学专业和人生职业生涯的关系?
胡林答:
亲戚朋友咨询我孩子大学学什么专业好,我都会说,学物理好了。
今后不管学什么学科,本科最好学理工,特别是学物理。
对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最有益。
本科学物理学好了,研究生可以学别的,你一定可以学好。
物理对你思想方法的训练,解决问题的训练,都在本科物理训练完成的。
掌握了思想和方法,你不管在学什么,一定可以学好,受益一辈子学物理的人,碰到问题,剖析他分析他,思考如何解决,工作中也会受到领导欣赏。
学物理的人,会提出问题,还能解决问题可能现在你已经记不住学的公式,但是思想和方法让你受益终生。
四问
【成功与失败】
学生问:实验失败了,怎么调整心态?
金奎娟答:
失败是常态,成功是幸运。
科研是很难的,完成一篇科研文章就要一两年,这中间得有多少失败,你可以想象。
不过很多时候,在失败中会有新的收获,青霉素的发现就是一次失败实验的意外收获。
只要去尝试,就不会回到原点,你总会有收获。
河南商报记者 訾利利/文 学校供图
|